春天的勐满村生机勃勃,万物可亲。一幢幢充满民族特色的小楼拔地而起,笔直的水泥路联通各处,庭院里花香四溢,在这座边境小镇上,人民生活越过越美,幸福日子越来越长。
(资料图)
勐满村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,是一个傣族、哈尼族、布朗族、彝族等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大家庭,户籍总数810户,人口总数3623人。近年来,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,勐满村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、促基层治理、促民族团结作为关键举措,举全村之力建设美丽、富饶、和谐、文明、幸福家园。
带动村庄美。勐满村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申报工作,紧抓乡村振兴“百千万工程”、“绿美村庄”、“美丽村庄”、“精品村庄”、“沪滇协作”等项目,力求村村有项目,村村进项目。2021年曼烈村小组被纳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,投入项目资金388万;2022年邦善、曼飞拢和曼暖远3个村小组被列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,共投入项目资金600万。同时,党总支和党支部率领村小组各家各户自筹资金2—30万元提升改善自家居住环境,经统计曼烈村民累计投入超过500万元,邦善村民投入超过600万元,曼飞拢村民累计投入超过200万元,曼暖远村民累计投入超过170万元。
带动环境美。规划拉直拓宽村内公共道路,整体平移占道的民居楼,为后续发展做准备。拆除村内及村寨周边围墙,拉进户与户之间的距离,打开进寨入口便于后续物资输送。打通修建排水沟,排放雨水、生活用水,消除雨季水灾隐患。拆除鸡鸭圈舍,把家禽搬出人居区,做到“人禽分离”。移栽电线杆,归整杂乱电线,消除碰电危险。搬移柴火木头,推广普及生活用电。拆除空心砖房,新建杂物所和厨房,做到饭有地做、物有所归。整体撑高房屋座基,打造水泥地板硬化地面,增加透光通风度。消除石棉瓦、彩钢瓦,搭建民族特色屋顶。加强村校合作,组织美术老师给墙体上画,美化亮化墙面。
带动屋舍美。村委会两委干部积极协助村民申请小额贷款,帮助其解决资金紧、盖房难的问题。帮助村民解决宅基地申请难题,为22户盖新房的村民宅基地申请保驾护航,做到合法正规建新房。协调争取建设物资,向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挂钩帮扶单位反映,向英茂糖业等企业争取帮助,向镇上的作物种植老板和企业家争取支持,千方百计协调水泥、树苗等物资,调动了幸福村建设积极性。创设水泥奖励机制,勐满村党总支在幸福村未动工前放出修、盖房子奖励水泥的风声,在幸福村开工后落实“建卫生间奖励8~15包、填土硬化地面奖励3~4吨,盖新房奖励4~6吨”的行动,用水泥撬动村寨建设。
打造冬季作物强村。勐满气候温热湿润、土地平坦肥沃、水资源优质丰富,是水果、蔬菜和粮食种植的天然宝库。勐满村委会践行“引—学—种”的战略措施,走技术富民、技术强村之路。村党总支把关引进湖南、四川、浙江等外地作物种植专家,引进外地先进种植技术;党支部成员带头行动把土地承包给外地种植户,村民作为劳动力到自家地里打零工,学习辣子和豆子育苗、移植、施肥、管理、采收等技术,率先掌握技术的村民再通过传、帮、带的方式教给其他村民;最终,勐满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掌握了种植技术,能够独立种植出优质的豆子和辣椒,亩产收入高达2~10万元,实现了技术致富的目标。
做强村级集体经济。立足冬季作物储藏和保鲜需要,村小组清除地面附着物出地18亩,沪滇协作项目投入资金925万,建设建成勐满果蔬冷库。冷库的落地赋予了土地翻倍的价值,调动了村民作物种植积极性,很大程度消化了农村闲置劳动力。冷库运营使用可贮藏果蔬4000多吨,采用“公司+村委会+村小组+村民”的经营模式,实行保底分红、按股分红的模式,增加村民家庭收入和村级集体收入,实现了村民、村小组、村委会和公司多方合作共赢,对发展壮大经济起到极大推动作用。
构建商品交易中心。集全村之智在老挝咖啡、老挝火锅、特色臭米线、傣味烧烤、傣家凉拌、手工红糖等一系列民族美食上做文章,规划停车场5个,设置摊位400余个,组织带领1000余名村内外村民第一次摆摊做生意,成功举办“中老民族特色美食街”活动!美食街活动当天,6头本地黄牛、5000余只土鸡、2000公斤臭米线一卖而光,为群众增收100万余元,带动了勐满镇餐饮、住宿、娱乐等行业的经济增收。
带起“红色乡风”。勐满村党总支和各党支部带领群众在林间树下栽立标语牌,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边境群众勤劳、友善、包容、居安思危等美好品质;带领家家户户在屋顶悬挂国旗,推动“红旗飘飘工程”,让鲜红的国旗在边境村寨迎风飘扬;定期组织开展升国旗仪式,在耳濡目染中增强边境群众的国门意识、国防意识、国土意识和国家意识。
带起文明乡风。勐满村委会精细化管理各个村小组,按户数将各个村小组分为3~6个“英雄班”和3~6个“巾帼班”,选优配强“英雄班”班长和“巾帼班”班长。村小组内白事守丧、红事下厨、日常卫生维护、村寨建设义务出工等大大小小的事,由班长带头、班户轮流出工,将村小组治理落到实处;举办“美丽庭院”“最美菜园”的规划和评选活动,齐抓共建一户一个小庭院、一户一个小花园、一户一个小菜园“三小园建设”。
带起文化乡风。勐满村各村小组重组篮球队、气排球队和陀螺队,与周边村寨开展运动比赛,锻炼村民体质素质,增强村寨凝聚力,振奋“气排球之乡”名声;邀请舞蹈老师指导妇女练习合唱和排练舞蹈,组建合唱队和舞蹈队,不同队伍间交流融合,促进民族团结的同时也传承发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
以自治“消化矛盾”。勐满村认真落实“班户联建”“十户联防”等工作举措,组建60个专班,精准掌握网格内人员、车辆情况,压实网格责任。全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24小时值守缉查,民兵组织流动巡逻队,不定时不定点沿边境线开展巡查,为疫情防控和打击边境违法犯罪做出了突出贡献。村两委积极做好蚊香、消毒液、饮用水等物资协调工作。
以法治“定分止争”。勐满村带领11个村小组开展村规民约修订、实施工作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创建平安村寨、无毒村寨、法治村寨、文明村寨等纳入村规民约最新内容。经反馈,村小组家庭邻里矛盾明显减少,治安事件和违法行为零发生。村委会定期开展普法活动,邀请州法院强边固防工作队员给村民讲授法律知识常识,助村民树立法治观念,学会使用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”小程序。
以德治“春风化雨”。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,勐满村举办民族节日活动,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,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共同团结奋斗、共同繁荣发展。树立正能量的道德观,开展好家庭,好学生、好女婿等的表彰活动,实力道德模范,宣扬典型案例,传播真善美。
如今,一个“基础牢、产业兴、环境美、生活好、边疆稳、党建强”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映入眼帘,也为西双版纳版“富春山居图”华美铺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!
云南网通讯员 邓青 摄影报道
记者从省通信管理局获悉,截至目前,福建省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达1 05亿个,较上年末增长150%,二级节点注册企业达762家,覆盖纺织、食品
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(陈静 高艳)“我是(上海一妇婴)西院新生儿科的一名普通护士,也是新生儿科的‘临时妈妈’之一。我热爱我的职业,在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祁萌叶 张添福)为保护老年人的“养老钱”,目前,青海省各部门、各行业先后启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重点对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记者 李江宁)25日,青海省林草局启动以“依法保护湿地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为主题的《湿地保护法》宣传月活动
中新网合肥5月25日电 (记者 张俊)记者25日从安徽省暖民心行动部署推进会议上获悉,该省拟推出包含就业促进、老年助餐、安心托幼等10项暖